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要闻
 

产业给力 脱贫加速
产业扶贫
2018年04月10日 09:30:21    来源:山西新闻网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4月10日)

  在“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带动下,全省涌现出一批产业扶贫范例,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产业扶贫经验——

  “我们村的农民,种上了中药材,脱贫致富才有了希望。”4月8日,平顺县龙溪镇佛堂岭村村民路买轩告诉记者,村里自从开始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大家的日子就变了样。村民们纷纷盖起了新房,不少人还买了私家车。现在全村户户有党参、山山种连翘、人人学技能,佛堂岭村也成为了全县有名的党参种植专业村。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农之本、致富之源。连日来,在我省晋南农村绿油油的麦田里、在朔州牧场热闹的牛群中、在大同黄花菜的加工地、在晋中的西红柿大棚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省产业扶贫的丰硕成果。长治市“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合作社管理+农户操作”、吕梁市“借羊还羊”、临汾市“打造‘稀’有好梨”、大同市“奶牛托管,年底分红”等模式,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做法和经验。

  【精准定位】七大产业助农增收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如何避免盲目跟风,准确“嗅出”根植于每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需要深入实际,进行深度市场调研。和顺线麻种植历史悠久,山西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瞄准这一优势,在对市场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县发展线麻种植1.5万亩,惠及36个贫困村、16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确保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不落一村,不落一户。2017年我省谋划实施了“8311”产业扶贫项目,包括8个农业产业项目、3个林业项目、1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1个电子商务项目。截至目前,杂粮、中药材、蔬菜、畜牧、水果、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七大产业为主的增收项目全部进村入户。

  ——杂粮产业扶贫。在贫困县实施13万亩优质杂粮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和49.5万亩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带动1500余个贫困村16万余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中药材产业扶贫。在贫困县完成建设20.48万亩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涉及贫困户2.7万余户,涉及贫困人口近7万人。

  ——蔬菜产业扶贫。在14个贫困县安排蔬菜产业发展资金740万,带动2.6万贫困户6.7万余贫困人口。水果产业扶贫仅2017年就完成优质水果基地建设58.38万亩。

  ——畜牧产业扶贫。通过实施退耕还草、粮改饲、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等工程,带动贫困户2万余户。

  ……

  在七大农业产业扶贫推动下,依靠农业产业的贫困户都有了增收项目。

  【机制创新】“五有”确保持续发力

  “现在我们的菌种菌包都是紫团公司成本价提供的,他们还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将来种出来的农产品也是由紫团公司统一销售,我们不需要承担风险。”4月4日,壶关县百尺镇后河村村民魏世强高兴地告诉记者。

  有了产业规划,更需要的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带动。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大力吸纳农户参股经营,形成了以壶关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3市9县200多个乡镇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带动了更多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公司在奶牛养殖、食用菌开发、花椒芽菜开发等方面带动近9000户3.5万多名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其中涉及贫困人口3500余人。“风险紫团来承担,农民兄弟跟我走。”让小种植户们吃上了定心丸,也彻底解决了以往农村产业一调就多、一多就赔、一赔就垮的难题。

  紫团公司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被列为全国农业企业产业扶贫范例。这种发展模式也契合了我省出台的《山西省特色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标准》。“五有”就是指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五有”机制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结成命运共同体,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目标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年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

  “五有”标准的施行,说明产业扶贫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主体唱主角。2017年,省农业厅牵头与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在忻州、大同、临汾、吕梁等市推介项目,300多家企业参加对接洽谈,在全省形成了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浓厚氛围。全省2000多家企业和8000多个合作社带动了5582个贫困村发展脱贫产业,以紧密、半紧密联结方式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超过了50%。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平顺县中药材、隰县玉露香梨、大同县黄花菜、岚县土豆、吉县苹果、广灵食用菌等10个发展产业脱贫范例、20余个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贫范例。

  【金融支撑】破解产业融资难题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脉。没有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激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积极性,我省启动设立省级扶贫周转金,3年计划筹资81.6亿元,为带贫主体提供启动、周转使用低息贷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制定《山西省扶贫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实施办法》,规范资金使用、提供贴息贷款。2017年,省农业厅持续加大贫困县资金支持力度,主管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等按照同口径较上年增幅10%的原则向贫困县倾斜。

  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保险机构、银行企业,全社会一起动员,为拔穷根筹措资金。夏县西北庄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经与运城市展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县政府给予的10万元集体经济撬动资金注入公司,每年获得1万元分红,按照55%的比例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分配。深度贫困县静乐县裕民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应用“政府支持,保险担保,银行放贷,农户承贷受益,企业使用”的“五位一体”扶贫贷款政策,先后在7个项目村对接精准扶贫户近200户,大面积推广种植菊芋。

  【智力支持】力促产业精耕细作

  产业发展、关键靠人。全力推进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是我省产业扶贫的又一重大举措。省农业厅将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作为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制定并印发《山西省“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县统筹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和贫困劳动力两个“重点群体”的培育培训,将贫困劳动力作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农民培训对象。

  3月28日,在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合作社负责人吴中定告诉记者,2017年冬天自己的合作社大概培训了260多人。在精准培育培训结业考试笔试卷上,记者看到“果树三浇三不浇是什么”“果园间伐以后怎么修剪”等非常实用的题目,临猗县角杯乡西辛村学员刘宗杰在考试中得了98分,他说:“我们这里的培训采用的是‘学员点餐与专家配餐相结合、课堂动脑与田间动手相结合、培育实践与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果农们可欢迎了。”

  2017年,农业部门在贫困县投入培训资金4365.8万元,通过“输出型”“菜单式”“绑带式”等培训方式,60.3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高了产业技能。大同市出台《大同市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实施细则》,对9个农业县区8977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脱贫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忻州市有技能的贫困人口达到11.6万人。

  另外,我省还安排对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全覆盖,组织渗水地膜谷子新技术、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水果提质增效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集中培训和实地培训等,为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记者 王秀娟)

 

责编:路燕

我要打印】   【编辑信箱】   【纠错热线】   【推荐】   【收藏
    分享到:
33.9K
  相关链接
我省扶贫周转金使用有了管理办法 2017-11-21 09:02:37
我省召开“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推进会 2017-10-31 08:51:42
山西农信产业扶贫:精度高 点子多 效果好 2017-06-06 08:54:38
山西:“绣花”功夫“枣”脱贫 2017-05-23 08:31:02
挑起脱贫攻坚“大梁”——我省产业扶贫路径观察 2017-04-25 09:09:15
 
  您还要浏览: 网上查询 | 印象晋城 | 政务公开 | 在线办事 | 互动交流  >>> 网站首页
  您还想搜索:本站
互联网
提供信息线索:jcxxzx@www.ame456.com       我要投稿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