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告
 

晋城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教育
2017年04月13日 15:57:23    来源:晋城在线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印发《晋城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发改局、教育局,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晋城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此件公开发布)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晋城市教育局     
 2017年4月6日     

晋城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晋城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全市“一争三快两率先”重大战略部署,依据《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市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晋城教育事业发展概述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87.62亿元,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156.16亿元。其中,2015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37.2亿元,五年间增加了53.4%,年均增长10.7%,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了小学685元/生/年,初中885元/生/年(含取暖费)。
  ——教育惠民力度逐年加大。泽州县、沁水县实现了学前教育全免费,从2013年春季起,全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学生的教科书费。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中职助学金和免学费、免住宿费全覆盖,实施了普通高中免学费工程。高标准集中购置了76辆校车。2012年市政府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政策,每年市财政预算30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2012年-2015年全市共筹集0.35亿元,资助大学新生6968人。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计31838人次,贷款额1.77亿元。基本建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
  ——基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共完成省定建设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00所和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59所的任务;高平市、城区、阳城县和泽州县先后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实施了“双百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市区教育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晋城市综合实践基地2015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爱物学校、汇迁小学2013年秋季投入使用,凤城中学初中部、晋城中专一期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从2012年开始,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电脑随机排位、阳光均衡编班,初步解决了“择校热”、“择师热”问题,城市中小学班容量明显下降,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办学模式改革探索。
  ——教育结构体系日趋完善。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于2013年10月正式招生开学,结束了我市没有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88.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86%。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大教育格局正在形成。
  ——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补充基本实现常态化,“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公开招聘教师2967名,同时接受免费师范生150名。市政府出台地方政策,增加中小学10%的教师绩效工资总量。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常态化,年均交流比例达10%以上。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了96.46%、99.34%、100%、100%。
  ——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深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扎实开展校园安全能力建设,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平安校园39所,市级平安校园97所,县级平安校园670所,平安校园覆盖率达到85.84%。
  ——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全市6个县(市、区)率先完成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启动了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评估, 7个乡镇通过验收,创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8所、省级72所,建成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国家级1所,省级35所。
  ——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贯彻李克强总理给李寨中学师生回信精神,推动了中小学实践教育活动。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全市普通高考一、二本达线人数逐年提升,2015年超过9000人,北大、清华名校录取人数2011年11人、2012年20人,2015年增加到29人,创历史新高。
    
  (二)晋城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和农村教育仍比较薄弱,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份额比例较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大班额”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相当部分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达标,职教实训基地和专业师资薄弱,中职招生距离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仍有差距,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需加强;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保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任务繁重;教师队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仍需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全市教育的融合仍不到位,教育信息运用仍处于较低层次;教学改革区域和校际间推进不平衡、力度不够大,民办教育质量与规范仍有待强化等。
    
  二、“十三五”时期晋城教育事业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环境
    
  ——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教育发展指明新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教育发展目标。这为我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南。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新理念和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必须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教育扶贫,提升教育信心;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服务机制,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不断健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服务市民水平,加快调整教育结构、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多途径提供公平、优质、可选择、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教育服务,以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撑更高水平的城市公共服务。
  ——人民群众更高期盼要求教育发展作出新回应。“十三五”时期,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和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要通过均衡师资、均衡生源、均衡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并通过率先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队伍、教育方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教育。要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从公平的机会走向公平的过程和质量。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重要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核心,以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综合改革、提高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晋城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发展目标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和富民强市战略目标,按照“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普高教育多样特色、中职教育统筹创新、特殊教育融合延伸、民办教育分类规范、高等教育扩容升级的发展方向,实施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提质、校园文化提品、教育信息化融合和教育装备升级等工程,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全面开放、科学发展的教育机制体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迈上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层次,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力争迈入中西部先进行列。
    
  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逐步普及残疾少年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主要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

晋城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三五”主要目标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属性

学前教育

 

 

 

在园幼儿人数(万人)

5.5

5.7

预期性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88.9

92.5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19.6

16.5

预期性

巩固率(%)

96.0

98.0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8.9

7.2

预期性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

2.7

2.7

预期性

毛入学率(%)

95.1

97

约束性

高等教育

 

 

 

在校总规模(万人)

0.24

1.2

预期性

继续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30

30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

12

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构建长效德育工作机制。统筹运用各类课程资源,构建以思想政治课、专题教育、地方教材、校本课程相互交融,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大中小衔接、校内外配套、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德育渗透及校园文化的陶冶,强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等契机,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校园,并有效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教育系统诚信体系建设,将学生在校品行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各类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全过程中,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重点,以融入日常行为规范、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推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家庭育人。晋城市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各类德育基地、文化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和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开展劳动教育、公益教育、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炼巩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培育晋城市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特色;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三爱三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和社团文化,培育“一校一品”特色校园文化精品,开展校园文化特色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诚信教育,增强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发挥学校优势,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家长落实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持续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大力改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条件。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探索推进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积极探索改革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学校美育工作的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好高雅艺术和“上党梆子”等地方“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辅导室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典型,积极创建省和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在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成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二)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巩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继续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持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建成并办好1-2所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办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做好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工作,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政策,着力解决好城镇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学位不足的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具体政策,积极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工作,切实解决好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85%以上幼儿在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入园目标。
    ——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贯彻落实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大力推进公办优质园创建,开展优质幼儿园帮扶薄弱园工作,促进各类幼儿园协调优质发展。到2020年,城镇地区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三)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城镇和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确保2017年陵川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全市率先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支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确保学生就近入学。
  ——优化市区中小学校布局,提升服务城市发展水平。结合市政府未来中心城市框架和主城区已开发新建小区的实际,制定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十三五”建设规划,逐步新建一批中小学,对老城区具备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完成凤城中学、书院小学、花园头小学、东王台小学等4所中小学新建工程;推进新建东南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西城小学、白水小学、铭基凤凰城小学、花园世纪城小学、凤苑小学、郝匠小学、枣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8所中小学,扩建南村中学。整体提高市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市民就学的能力。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建立并完善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的机制。逐步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形式,加强动态监测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构建较为完备的关爱服务体系,实行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政策。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配备必要的教职员工,有效开展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等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学校校长、教师对口帮扶校内农村留守儿童,让每一个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对口帮扶人。强化家庭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至2020年,全市初中阶段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6%以上。
    

    

    (四)促进普高教育多样特色发展
    
  ——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在普通高中免学费基础上,研究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合理提高财政预算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比例。启动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到2017年所有县城以上普通高中学校达到《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根据实际稳妥推进农村高中资源整合,逐步撤销4轨以下农村高中学校。
  ——推进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符合实际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发挥学校办学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一校一品”,彰显办学特色。

   

    (五)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延伸发展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深入贯彻国家第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积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形成全市特殊教育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通职教与特殊职教融通、医教结合的办学格局。全面普及十五年免费特殊教育。启动迁建十二年一贯制的晋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市特教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全市特教学校的交流合作,整体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创设有利于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十三五”末特殊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5%。
  ——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延伸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合作,依托盲、聋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等,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康复与保健服务。
    
  (六)促进中职教育创新整合发展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确立市级统筹、资源整合、合理布局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晋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规模、结构更加适宜,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具特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按照普职比6:4的要求,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力度,保证中职学校生源。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完善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积极开展变招工为招生、现代学徒制试点,畅通从“课堂”到“车间”的人才培养绿色通道,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目    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

27000

27000

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

%

10

90

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

%

15

80

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

%

30

60

职业院校校园网覆盖率

%

80

100

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

%

20

100

    
  (七)促进高等教育扩容升级
    
  ——基本完成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校区图书馆、实训中心、科研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校区招生规模达到1.2万人,明显提升校区办学水平。
  ——进一步夯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以上骨干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建设3—5个省级重点专业,大力培养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到2020年,在校生人数保持在7000人,招收有实际工作经验学习者比例达到20%,非学历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30%。专业教师占比达到6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5%。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提高办学效益。
  ——激发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活力。整合成人高校办学资源,依托晋城广播电视职工大学,设立晋城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中心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必要的设施设备配备,开展全市基础教育教师业务提高培训。
    
  (八)促进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
    
  ——健全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形成以县(市、区)成人社区(学校)为龙头、城乡成人社区(学校)为骨干、辐射城乡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满足各层次居民学习需求,实现终身教育。完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机构和各类学校拓展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集合各类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学习服务支持。推进学习型县区、学习型乡镇(街道、社区)、学习型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
  ——增强教育服务“三农”能力。采取灵活的学制和教学方式“送教下乡”,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完成从业人员培训30万人次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支持发展社会化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完善自考与其他教学形式的衔接沟通机制,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分类规范发展。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积极稳妥推进对民办教育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建立民办学校准入、审批、年检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民办教育扶持政策,探索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的办法。进一步保障举办者权益,完善师生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九)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推进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加强学校管理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严把教师入职师德关,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强师德宣传,评选一批晋城市中小学(中职、幼儿)师德楷模。
  ——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科学规划和合理确定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学前教育教师在专科及以上层次培养,小学教师在本科及以上层次培养,中学(中职)教师加大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培养。组织开展各级校长培训、骨干教师等培训。广泛开展师德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大音体美等短缺教师特别是足球专业教师培训。落实《晋城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十三五”期间,对全市乡镇以下校长全部培训,大力开展乡村教师分层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学历和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标

学段

项目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学前教育

学历

专科、本科、研究生

82.46%

≥87%、38%、1%

小学

学历

专科、本科、研究生以上

92.68%

≥96%、75%、5%

初中

学历

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77.18%

≥90%、10%

高中

学历

研究生(含硕士学位)以上

9.22%

≥25%

中职

学历

研究生(含硕士学位)以上

5.7%

≥10%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课指导教师比例

60%

75%

专业课和实习课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57%

65%

    
  (十)提升现代教育水平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合“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引擎,推动“智慧教育”和“智慧学校”建设,加快教育信息技术“三通两平台”建设进程,实现教育全过程信息化,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大力推进“名师课堂”、“一师一优课”活动,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目,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教育资源云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提升教育装备与应用水平。建立教育装备标准体系,积极启动各县(市、区)和市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实现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校装备配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和使用常态化。推行实验室、专用教室全天开放,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管理制度。推进创新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智慧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建设和应用。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新图书馆、体育场所、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加快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涵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智慧教育管理云平台,在“云数据”基础上,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到2018年,全市中小学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提升全市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水平。
    
  (十一)强化教育精准扶贫
  
  ——全面推进教育扶贫。按照省教育厅“515”扶贫行动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市委“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陵川县和沁水县2个省定贫困县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推进7所省示范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以及城镇中小学和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十三五”期间每年从市直和非贫困县选拔优秀校长、教师到两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到2020年,2县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加强市、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成立晋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力争辖区内所有县(市、区)均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强化人员配置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保证应贷尽贷,保证按期还款付息。强化精准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继续实施晋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统筹社会资助,提高资助效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十二)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切实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成效。到2020年完成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加强中小学古典诗文教育教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开展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试。
    
  四、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改革
    
  (一)全面引深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推广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模式,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改进教学方式,在中小学基本建立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由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向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转变,努力建立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符合各学段教学实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开放性”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完善科学、严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全面实施《晋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细则》,从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教学效益等方面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完善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适应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入推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逐步推进“选课制”、“走班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整合课程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实施地方、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充分依托晋城市综合实践基地,试点推进研学旅行,丰富学校少年宫活动内容。推动具有区域特点的地方、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规划及课程开发建设,构建城乡校本课程共享交流机制。
    
  (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持续深化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校长聘任制、校长任期制和持证上岗制,大力推进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逐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下大力气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每三年对编制标准和总量及时进行相应调整,探索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分离,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并在职业学校作相应探索。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积极完善学校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建立由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等参加的校务委员会,不断完善其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健全完善校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推动学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涉及教职工利益事项的讨论通过权,对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意见建议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权以及对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和中等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在学校配置资源、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等方面,自觉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和学校管理机制,试行引入社区、家长、媒体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形式介入,对学校进行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方式,逐步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社会化评价体系。 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机制。建立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探索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深化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品质。深入推进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对口帮扶等捆绑发展模式改革,实现区域内不同水平学校观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整体提升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效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基本消除“择校”现象。
    
  (四)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推进中高考综合改革。“十三五”期末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以不低于60%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特长生。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改革中职学校招生办法,中职学校实行注册入学。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学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积极探索非户籍生源在流入地参加考试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强化保证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加大违纪违法案件问责和查处力度,积极探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教育系统的新路子,持续推进反腐倡廉。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切实解决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加强校园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宣传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建好用好管好网络宣传阵地,不断壮大学校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依法制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并在2017年前公布。学校要以章程为依据,理顺和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课程管理、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及群团组织建设。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全面推行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
  ——加强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形成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参与。坚持教育经费公开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依法加大教育投入
    
  ——依法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确定的相关教育投入要求,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给予优先保障。建立国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省核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和教育费附加收入要全部用于教育事业。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确保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全市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继续推行我市普通高中免学费、中职学校免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市、县要将高考改革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列入年度预算,确保高考改革顺利推进。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有条件的县(市、区)稳步推进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逐步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费保障机制。在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政策。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教育审计内设机构建设和常态审计工作,开展教育投入绩效评估。
    
  (四)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严格落实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班主任、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制度,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依法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民办学校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任教师,可以参照事业单位人员标准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职称评审向长期在边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倾斜。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方面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权利。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不断激发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教育督导
    
  ——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加强督学责任区工作,严格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积极参与创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区)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等督导评估,努力做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严格落实教育督导结果运用制度。
    
  (六)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联动安全工作机制。积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协调联动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突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做到安全责任全员化、全覆盖。推进学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及联网应用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警校协作,推进校园警务室建设。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深入开展师生安全防范教育,强化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探索建立学生意外伤害援助制度,完善事故处理和涉校涉生矛盾纠纷仲裁、调解机制,依法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
 

责编:莫潞伟

我要打印】   【编辑信箱】   【纠错热线】   【推荐】   【收藏
    分享到:
33.9K
  相关链接
我市改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式 2017-04-13 09:15:04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7-04-13 08:58:27
市商务粮食局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扎实有效 2017-04-12 16:07:42
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强化“四个意识” 推动住建事业健康发展 2017-04-12 09:46:11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017-04-11 19:19:08
 
  您还要浏览: 网上查询 | 印象晋城 | 政务公开 | 在线办事 | 互动交流  >>> 网站首页
  您还想搜索:本站
互联网
提供信息线索:jcxxzx@www.ame456.com       我要投稿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