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页
 

土沃老花鼓
非遗
2011年06月23日 11:05:06    来源:晋城在线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保护单位:沁水县文化馆
    保护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分布区域: 沁水县土沃乡临近地区
    代表性传承人:祁学德(第4代)

    “土沃老花鼓”作为一种传统的群众艺术表演形式,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经历清代至民国的产生、形成期,建国初至“文革”前的成熟、兴盛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消亡期,文革以后的复苏、抢救期。“土沃老花鼓”之所以称为老,有两个含义:一是土沃老花鼓在沁水流传历史悠久;二是独特的表演形式长达200多年,人们久看不厌,老戏新看,十分有趣。

    “土沃老花鼓”是集打、唱、跳三个部分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表演队伍由二十人到五十人均可,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主要表演步法是“曲曲步”,要求全脚擦地行进,身体左右拧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全场表演的队形分为“双龙出水”、“三盏灯”、“十二连勾”、“双龙摆尾”、“双插花”、“九道弯”、“荷花转”、“单闷葫芦”、“枣化形”、“双分头”等,最为精彩的是“四丑登场”。

    “土沃老花鼓”的乐谱有两种,一种是舞蹈谱(走场锣鼓),分为走场谱和登场谱;一种是曲调谱(花鼓调)分为“老调”和“新调”两首曲目,歌词随时代自编。

    “土沃老花鼓”自制的乐器、服饰和道具分为三种类型。打击类,主要有口噙鼓;服饰类,主要有串铃、丝麻胡嘴、蝴蝶帽圈、对襟袄等二十余种;道具类,主要有羽毛扇子、拂尘。另外还使用小堂鼓、腰鼓、大锣、小锣、小钹、小镲、小勾锣等乐器。腰装和化妆基本模仿戏曲的生、末、净、旦、丑名行当,从头到脚全身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制作,既有模仿型又具特色型。

    近年来,“土沃老花鼓”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发掘、抢救、传承、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人们漠视传统民俗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致使土沃老花鼓发展滞后,处于濒危状态。

责编:茹妮娜

我要打印】   【编辑信箱】   【纠错热线】   【 评论 】   【推荐】   【收藏
  相关链接
舜的传说 2011-06-23 11:04:23
上党二簧 2011-06-23 11:02:53
柳氏清明祭祀习俗 2011-06-23 11:00:51
烂柯山的传说 2011-06-23 10:54:33
皇城重阳习俗 2011-06-23 10:48:42
 
  您还要浏览: 网上查询 | 印象晋城 | 政务公开 | 在线办事 | 互动交流  >>> 网站首页
  您还想搜索:本站
互联网
提供信息线索:jcxxzx@www.ame456.com       我要投稿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